《欢迎来到一年级》摘要 -pg电子试玩

2015
2021-11-12 17:44 原创

孩子长大的每一个阶段,父母面临的课题都不同:我们将成为什么样的父母;我们在孩子的身上寄托了什么样的期许;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给孩子做出了什么样的榜样;我们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对他伸出援手……这一切一切,都在汇入塑造孩子的洪荒合力之中,而且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力量。

在一二年级的时候,如果家长能和老师合力帮助孩子获得学习的动力、养成学习的习惯、找到学习的方法,那么孩子以后会越学越轻松,爸爸妈妈更是会越管越轻松,很快就完全不用管。

一年级核心的学习任务根本就不是课本上那些知识,那是什么呢 —— 是学习如何当一个学生;是了解并且全然接纳自己作为小学生的身份;是能够主动融入学习生活,最好还能够乐在其中;是开始培养终生学习的习惯。

因为有意愿,他会更容易找到管理方法、会花更多时间观察孩子、有更多耐心和孩子沟通、帮助孩子总结规律技巧。

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全心全力花在孩子身上的一个月的时间,抵 3 年级以后一学期的时间,抵 6 年级以后 1 学年的时间,甚至更多。

一年级,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的形式是全日制的课堂教育,孩子们每天一早就来到学校,听铃声坐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下课和同学游戏交流、回家复习预习、在运动会上为班级的荣誉团结奋斗、在社会课堂上观察了解真实的   生活 ...... 这一切,都是形式,都是载体。目标是掌握方法,学习的方法,和这个世界、和他人、和自己沟通的方法 ; 目标也是发现乐趣,找到学习的乐趣、参与的乐趣、自我实现的乐趣 —— 简而言之,基础教育就是“成为人”的教育。

我们要教给孩子的,是学习的方法,和别人、和自己、和这个世界相处的方法 ; 让自己积累的知识产生质变,为自己、为他人、为人类幸福提供多一种可能的能力。具体知识的积累过程是最好的媒介,但不是唯一的目标。   知道了我们教育的大目标,也就知道了在一年级这个起点上,我们要做好的事情不过就是能够让我们的孩子发自内心地爱上学、喜欢来学校。这一年,我们能一起把这件事做到,就很厉害了。

一年级的时候,鼓励孩子争取最好的成绩,这不是唯分数论,而是一种有效、有益的激励手段,是在学习生涯最开始的时候,养好习惯、尝到甜头。

养好习惯,学习的过程就轻松 ; 尝到甜头,就乐于到学校,一直甜   下去。

敢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 敢于问问题,这都是孩子具有创造性的表现。试想一下,一个在课堂上乐于积极发言、深得和老师同学互动乐趣的孩子,得多么喜欢去上学啊。

老师面对的是一个班几十个孩子,因此,不可能把每个孩子都那么细地关注到。这个时候,如果家长善于反过来去关注老师,老师哪怕做了一点点,你也会注意到,然后去灌输给孩子说,你看老师多喜欢你,   这个时候孩子的反馈就会是 : 哎呀,老师这么喜欢我,那我可能也会正向地去观察老师。这样的话,孩子喜欢上老师,相应地就会喜欢上这个老师教的功课,进而喜欢上学校、喜欢上学习。简单地说,就是这样的   一个过程。古人说 : 亲其师,信其道。

实力的来源,更多的时候是每天一点点的滴水穿石的笨功夫。孩子的学习,最怕遇上的父母是想起来就狠管一阵儿,大部分时候却放任孩子,还美其名曰 : 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这样的管理方式,比不管还要毁孩子。“有实力”的重要事情是 : 量化每天的学习内容,设立小目标,日复一日坚持。

很多时候,孩子比我们想象的能干。你不给他对自己负责的机会,   今后也许他就真的不想对自己负责了。

让孩子有条理地完成学校老师的课后作业,先让孩子形成“我的时间我安排”“我的事情我管好”的观念,对于一年级来说,比什么都重要。

我非常提倡让孩子承担适当的家务,有四个重要的原因 : 其一,这   是孩子确认自己是这个家庭的一分子的重要方式 ; 第二,家务劳动的成果是由全体家庭成员共享的,那么家务劳动就应该由全体家庭成员来分   担,这是孩子认识“责任、权利与义务”的最简单的形式 ; 第三,家务劳动是一种综合的劳动形式,是对孩子身体、行为、认知等各项能力的综合锻炼,并且为其中某一种或几种能力在早期得到发现和开发提供可   能 ; 第四,做家务,就是孩子最基本的独立生活能力的锻炼,自信的第一步就是能够照顾好自己,不给别人添麻烦。所以,我在很多场合都一   再提倡 : 孩子要参与家务劳动,而且,不仅仅是要参与,还要习惯参与、乐于参与。

※   每天整理自己的书包,提前准备第二天上学使用的书包、衣服、鞋帽 ;

※   定期整理自己的房间,并且努力保持整洁 ;

※   承担一项全家的公共事务,譬如浇花、整理   全家收到的快递包装箱 ( 负责撕掉个人信息、整理捆扎并且送到废品站 ) 、整理全家按季节捐赠的旧衣物 ......

※   协助准备碗筷、收拾餐桌 ;  ※   清洗简单的餐具 ;  ※   清洗简单的个人衣物。

孩子 6 岁以前,父母如何认识自我、如何与人相处、是否擅于融入团队、   如何应对矛盾冲突 ...... 孩子都已经一一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教孩子,   无外乎就是做自己。万一孩子受到了校园欺凌,你希望他如何做 ? 即使你没有机会实际地演示给他看,但是,当你和他一起分享故事、讨论新闻、旁观事件的时候,也应该有意识地传递给他你的态度和教导。或者你其实不经意,但孩子已然记取。

预防和面对校园欺凌的发生,家长现在可以做的几件事是 :1 敦促孩子积极参与班级学习和各种活动,不要自我边缘化 ;2 帮助孩子交到好朋友,一个不嫌少,几个不嫌多 ; 一年级的孩子交朋友,分分合合很自然,还要教给孩子交朋友的方法,让孩子一直有好朋友 ;3 和其他家长保持联系,有意识地从别人家的孩子谈论中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动态 ;4 如果发现孩子有被欺凌的可能,告诉孩子避开或结伴前往洗手   间、楼梯间或其他校内外空旷少人的地方 ;5 留意孩子的反常举动和表现,譬如忽然开始在学校不上洗手间,或者为了避免去洗手间而不喝水,或者上学放学特意避开某一段路 ; 又譬如身上忽然出现一些无法解释的伤痕,学习成绩下降,饮食习惯改变,经常表示自己不舒服或者假   装不舒服 ;6 留意孩子的异常情绪,情绪的明显或者持续改变都意味着孩子的心境和周遭环境的遭遇 ;7 留意孩子的求救信号,如果孩子鼓起勇气,告诉你他在学校的遭遇,请一定静心聆听。欺凌无小事,切不可以为是孩子间的玩笑打闹而忽略。如果没有把握给孩子提供有效的pg电子试玩的解决方案,可以单独和孩子的班主任老师沟通。同理,也不要强化孩子的“被欺凌者”角色,就事论事,预防先行。

●  化整为零,一个月养成一个小习惯,一学期下来也可以搞定 5 个好习惯。

●  在学校里照顾好自己的生活,喝水、吃饭、上洗手间,都是孩子能够做到的,温柔地鼓励和提醒孩子。

●  和孩子一起画一画膳食金字塔,会对孩子的食物选择产生潜移   默化的影响。

如果需要激励孩子继续进步,展示出来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我家访的时候,就看到过一位非常有心的妈妈,她用了一个好办法,这   个办法被我概括为超级“渐进展示法”。就是把孩子的英文书写作业,每   隔两个月选一篇出来装进相框,展示在家里专门空出来的五斗橱的台面 上,十来个相框一个一个被展示出来的过程,也就是孩子看到自己一点一滴进步的过程。孩子亲眼看见了自己努力的成果,知道了自己每天认真的练习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改变,也就找到了自发的动力,不再需要日复一日的督促。

如果你想鼓励孩子坚持练习毛笔字或者硬笔书法,或者是孩子一直在学习画画,那么把孩子的作品展示在家里醒目的地方,是一个好用的方法。

●  尊重孩子是培养自信孩子的不二法宝,尊重他,从让他自己决定房间的墙面是要贴海报还是贴地图,从问问他放学后是先放松还是先写功课开始。

●  早餐桌和晚餐桌,都是了解孩子、和孩子分享人生的阅历和视野、听取孩子看法的好机会,一定不要轻易放弃。

●  说一千遍“孩子你要努力”,不如父母从头到尾努力做好一件事给孩子看。

●  微信的朋友圈、家里的墙面、亲戚朋友聚会时候的表演,都是展示孩子的大好机会和平台,好好把握很有用。

教、有所不教,说的就是这样的时候了。

看图说话是为将来写作文做准备。

看图说话的第一步是看,看到图画中呈现的场景,观察场景中的景物和人物。然后,理解场景呈现的时间、地点、什么人、什么事。在理解的基础上,组织语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画中呈现的场景,并且从口头到书面,一次看图说话的任务就完成了。看图说话考查的是孩子的   理解能力、积累的组词造句能力和综合的概括描述能力。对看图说话最有帮助的是绘本的阅读。

但让孩子自己注意到自己对什么感兴趣是大人的职责所在。不过还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如果经过一段尝试期,   孩子自己说了“我想做”,那就一定要努力让他把这件事坚持到底。不能因为孩子说“我做着做着就厌烦起来了”等就轻易停下来。当然父母也不能毫不考虑地说“你自己说要做的,所以要必须做”。找到原因才能进   步,如果一直做一件不喜欢的事情,最终只会令孩子丧失兴趣、产生厌恶情绪。当孩子中途开始对学习这个才艺技能感到厌烦时,父母有必要去鼓励孩子,试着多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比如说“有个人他这么做就成功了”,这样可以巧妙地帮孩子树立信心。同时多给孩子创造公开表演、公开展示展览的机会,并告诉孩子,父母为他骄傲。这样孩子的自我本能以及自尊心就会积极作用,再次产生激情。如果是孩子感兴趣、   很想学的技能,一开始可以只是让孩子学着玩。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孩   子一直都非常开心,那就要尽量给孩子营造一个可以接受持续良好教育的环境了。如果孩子至少对自己的某一样才能抱有很强的信心的话,他就会以此为基础克服其他任何困难。所以家长们不要抱着“让孩子将来 借此减免分数,或者在这个领域成名成家 ...... ”的想法,而是单纯地帮助孩子坚持做好他喜欢的这件事。


收藏

推荐阅读

7岁
9岁
日志
16岁
日志
9岁
日志
3岁
7岁
日志
9岁
日志
9岁
日志
5岁
日志
5岁
日志
鹊踏枝
鹊踏枝
2015
作者热门日志
 赞2 · 评论1
 赞1 · 收藏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