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科学助力家庭教育:《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大脑开发课》读书笔记 -pg电子试玩

2018
2023-2-6 09:57 原创 · 图片8

作者微博大v屠龙的胭脂井(杨滢),她在网上的口碑十分两边倒,我只是个路人,因而荐书不针对人,只针对内容。毕竟作者背书强大,也确实耕耘于脑科学领域,内容相对专业严谨,引用了大量实验佐证(但确实很多没有标准的引用索引),帮助父母了解并训练孩子的大脑。个别知识点有点难度~

第七八章主要是宏观地讲人类大脑的相关知识,不针对孩子,合适成人阅读思考。会通过简单的科学原理解释为什么人有各种感情,并且怎么控制。了解了原理,觉得那些愤怒、恐惧也不过如此。

第1章 儿童大脑发育的规律

  • 大脑的发育既依靠基因,也依靠人的经历。
  • 儿童的智力发育不是靠脑细胞的增长,也不是靠神经元连接的增加,而是靠把神经元连接修剪得越来越少。神经元连接减少的过程,才是智力增长的过程。
  • 在被虐待的环境中,只有懂得恐惧才能生存下去,而快乐是不利于生存的(表现得高兴,可能会遭到打骂)。长此以往,快乐的大脑反应在突触修剪的过程中就被修剪掉了。
  • 在孩子年幼的时候,给予他们综合的、丰富的感觉刺激(抱、抚摸、讲故事、看图片、听音乐等),可以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运动能力和语言能力。而具备了良好的运动能力和语言能力,又为孩子获得良好的高级认知能力(高级智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了基础。
  • 儿童的大脑并不是在他们3岁前就停止发育了。
  • 15%的婴儿会跳过学习爬行的过程,这不一定说明他们大脑有问题。
  • 当婴幼儿没有出现里程碑描述的行为时,要排查疾病。
  • 在婴幼儿到学龄前这个阶段的学习中,大脑发育一直贯穿着两个主题:统计学习和社交学习。
  • 【统计学习】婴儿如何分辨pretty baby是两个词而不是一个词?他们会进行统计分析,pre tty出现的概率远高于tty ba出现的概率,以此做语言切分。(1996年science杂志上扎弗兰的扭头实验)
  • 孩子利用统计规律,认知出现在生活中的事物、学习语言,甚至可以学习语法。
  • 所谓“语感”,其实是从常常听见的某种语言的很多样本中总结出来的这种语言的规律。
  • 是靠总结统计规律的直觉来学习的,但学校教育常常抹杀这种直觉式的统计学习,让孩子用代数式的逻辑符号系统来学习。
  • 【社交学习】0 ~ 5岁的婴幼儿主要是靠和大人交流来学习的。
  • 家长不必害怕处在“可怕的2岁”阶段的“小怪物”,他只是在不断地测试,以便理解别人的感情。
  • 5岁的孩子就学会了区分“自己人”和“其他人”,可能根据衣服颜色、肤色、种族、性别等对他人产生“歧视”,这不是大人教的。根据各种特征划分自己人和其他人是人的本性,是5岁左右的孩子大脑发育的重要特点。这种划分人的行为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使自己不进入危险的社交圈子。大人要做的是帮助孩子扩大社交圈,接受和自己不同的人。
  • 所有学习,一开始都是被社交驱动的。孩子努力学习,很多时候是为了取悦家长,为了胜过同伴,为了获得老师的表扬,这些内心的社交需求是学习的一大驱动力。
  • 生活在不思考、被打压、充满恐惧的家庭中的孩子,如果加上营养不良、缺乏健康管理,或者缺乏睡眠,孩子就会产生严重的学习障碍。
  • 【父母回应度对孩子智力的影响】精神分析学家唐纳德·温尼科特发现,母亲对孩子完全不回应和总是回应,对他的智力发育都不好。母亲对孩子的回应度度是指母亲能够猜出孩子想要什么,并对孩子的需求给予瞬时的、积极的回应的程度。父母对孩子的需求应当让孩子有一点儿压力,才能更好地刺激孩子大脑的发育。
  • 【记忆力】“婴儿期遗忘”(infantile amnesia),婴儿对于3岁前的事其实是有记忆的,只是因为大脑的前额叶没发育完全,还不会提取和编码记忆。
  • 记忆在大脑里不是一个系统,而是多个动态系统。
  • 【提高记忆力的技巧】反复刺激法;组块记忆法,比如出门要记得身手钥钱;关联记忆法 

第2章 影响孩子学习效果的核心因素

  • 约翰·哈蒂的元分析实验,他们将影响学习的因素归为六大类,分别是学生、家庭、学校、教师、课程和教学。
  • 【孩子自身因素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按影响力降序):1)孩子的自我评估;2)逻辑推理能力、按顺序和步骤做事的能力等;3)曾经的成就(与智商有关);4)驱动力,理解为什么学习;5)精神集中力和坚持度;6)学前班;7)抗挫折能力;
  • 孩子自身对学习效果影响不大的因素:性格、对科目的喜欢程度、创造力。
  • 【家庭因素对孩子学习效果的影响】:1)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2)家庭的文化氛围,家里是否有足够资源刺激孩子智力发育;3)家长的参与度,是否对孩子有殷切期待。
  • 与我们的狭隘认知相悖的是,家庭结构(是否单亲等)可能会对孩子心理产生理影响,但对学习成绩影响很小。
  • 【学校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效果降序):1)允许聪明的孩子提前学;2)优秀学习伙伴的影响;3)班级凝聚度,大家相处是否和谐、学风是否好;4)课堂管理,是否纪律好;5)小组学习,孩子互相帮助。
  • 对学习效果影响不大的是:是否有课外活动、学校财政情况、年级和班级人数。而会产生负面影响的是:暑假过长、频繁转学。
  • 【老师因素对孩子学习效果的影响(降序)】1)微格教学,即将老师的教学过程录下来,然后有一组老师讨论分析优劣,这很重要,但公立很少实施;2)老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解释能力,重点考察孩子的感受;3)师生关系;4)老师的职业发展与规划;5)教学质量,包括老师会不会用故事、例子来讲课,是否认真批改试卷,是否认真监控每个孩子的学习;6)老师对孩子的真心期望。
  • 老师自身有多深厚的文化功底和多丰富的学科知识,对孩子学习的影响其实并不太大。但我认为这只是一种非直接关联,毕竟在国内教学,只要教好这一科专业知识就够了,真正有学识和文化的老师,肯定对教学有利。
  • 【课程对孩子学习效果的影响】:积累词汇量、反复阅读、朗读和阅读理解;创造力课程和户外活动;写作训练和数学等传统课程。
  • 【教学方法对孩子学习效果的影响】:
  • 目标相关:1)明确目标,向孩子说明每节课、每项练习的目标。2)画概念地图,用层级结构的方式把概念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 成功标准相关:3)将学习内容分解为小的学习单元,并且为每个单元编制测验题,只有通过测验,孩子才能进行下一个单元的学习。4)给予样例,让孩子看到什么样的作文是优秀的,什么样的解题方法是正确的,让孩子照猫画虎。5)进行个性化教学,让孩子根据自己的进度来学习。
  • 反馈相关:6)及时给予孩子反馈是一个效应量非常大的教学方法,不论是表扬还是批评,提出意见或建议,孩子做完一件事情,就要马上给予反馈。7)课堂上问问题。
  • 孩子的参与度相关:8)分散学习,每天学一点儿,循序渐进,千万不要突击。9)让孩子互相当老师,给对方讲题。
  • 元认知相关:10)元认知策略,就是让孩子为自己制订学习计划,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学习方法等进行监控和评估,11)让孩子自问自答。12)让孩子学会如何科学学习,如何做笔记、总结、科学记忆法。
  • 教学策略相关:13)让孩子当老师,教别人。14)以问题贯穿教学,让孩子然后问题。15)直接教学法。
  • 科技相关:16)用视频、动画辅助教学。

第3章 开发孩子大脑的基本素养训练

01 自控力:根据大脑的工作机制,提升孩子的注意力

  • 从脑科学的角度来说,想让孩子集中注意力学习要从两个方面入手:提升孩子的自控力和增强孩子的工作记忆。前者是让孩子聚焦学习,后者是让孩子吸收和运用记住的知识。
  • 只要进行注意力切换,就会浪费大脑内部的资源,当大脑的资源不够的时候(比如当你老了,或者生病了),你就会感到力不从心。
  • 【动物的摄食曲线】大脑对新信息的渴求,就像动物对食物的渴求一样,当你的大脑感觉到当前的信息源已经没有更多新信息的时候,就会进行切换。
  • 注意力的训练方法:角色扮演和冥想,持续学习不走神;多做运动远电脑,延迟满足静心学。
  • 1)美国一套学前课程心智工具(tools of the mind),老师给孩子们设置各种跨越时间、空间且极富想象力的场景,比如冰河时代、撒哈拉沙漠等,让四五岁的孩子组成小组进行角色扮演。现有证据表明,孩子们为了完成情景表演,必须集中注意力,学习如何记住各种杂事,并反思自己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这样的深度体验式学习,对孩子控制自己的意志力是非常有帮助的。而且,一旦养成了这样的学习习惯,孩子大脑的稳定性也会增强,学习任何东西都能考虑得更加周全。2)冥想。3)具有治疗级别的方法,就是运动。尤其是那些需要智力的集体球类运动更可以帮助提升注意力。4)延迟满足。
  • 美国著名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所说,用自主意识把分散的注意力一次又一次地拉回来的能力,是决断力、性格和意志力的根基。

02 工作记忆:注意力的基础和心算训练 

  • 工作记忆是一种对信息进行暂时存储和操作的记忆。
  • 增强工作记忆的方法:1)保证良好的睡眠,4小时以上的深度睡眠。2)冥想,引导孩子想象一个场景、观赏一幅画、回想今天干了什么。3)心算,家长也要口头出题,要有一定难度。珠心算效果更好。

03 想象力:拓宽认知边界,训练创新思维

  • 真正想象力的人既能发散,也能收敛。除了可以产生奇思妙想,也会修改调整它们,以适应目标。
  • 提升创造力的游戏,发散且收敛:1)思考物品除了本身用途,还能用来做什么。2)创意绘图或涂色,画不存在的东西,给东西涂上非常规颜色。3)组合游戏,比如西红柿除了可以炒鸡蛋,还能炒什么,会好吃吗?

04 学习的窗口期:如何帮孩子制订学习战略计划

  • “窗口期”,是指大脑的神经元开始建立某种功能连接,但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学习某种技能或知识就会特别快,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 学习外语的窗口期是9个月到8岁,3~ 9岁是发展数学逻辑能力的最佳时期,3 ~ 12岁是发展孩子阅读能力的最佳时期。

05 逻辑推理:大脑的归纳法和演绎法

  • 逻辑推理能力也会对孩子的学习产生重要影响。逻辑推理可以分为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归纳推理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逻辑推理方式,其核心就是从一些个别的事例中概括、推导出一般的规律或原理。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的前提出发,推导出关于个别事物的结论。
  • 人类在成长的早期阶段就能够学会归纳推理,而且这种能力受训练和记忆的影响。
  • 训练孩子的演绎推理,在做关系推倒的时候,可以让孩子画关系图,越会画,越会在大脑中掌握这样的关系图。可以锻炼空间想象。
  • 对孩子大脑综合系统的训练,如:如果一只虫子不是六条腿,就不属于昆虫,那么蜘蛛有八条腿,它属于昆虫吗?

06 计算能力:大数字举例,提升准确度

  • 很多家长都搞题海战术,有的家长甚至会让孩子做一些他们根本就没学过的题目,这只会让孩子的思维越来越混乱。
  • 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对5以下的小数字很敏感,这利于生存。
  • 孩子计算题做得慢,容易出错,不是因为笨,而是因为他大脑内部的系统配合得不够熟练。以下两个训练方法:
  • 教孩子的时候,【用比较复杂的例子给他讲规则、定律,然后让他做比较简单的练习题】这样就能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让他越学越想学。
  • 训练孩子的【图形与序列转换能力】,logo turtle小游戏。或者让孩子给你指路,问他应该怎样去一个他熟悉的地方,让他思考后讲出过程,这样孩子的大脑就会得到很好的锻炼,他的反应能力和心算能力都会增强。

07 好奇心:费曼爸爸的教学法,如何看清事物之间的本质逻辑

  • 著名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小时候和爸爸散步,看到一个虫子问爸爸它是什么虫?费曼的爸爸告诉他,自己也不知道这只虫子叫什么,但其实知不知道它们叫什么并不重要,因为名称不过是人类给它的一个标签。要真正理解自然,就不能只看人类给了它什么标签,而是要思考叶子为什么是绿色的,为什么这种植物和这种虫子会在这里生存,为什么这只虫子的形态能够让它适应这里的环境,为什么这种植物和这种虫子是互相依存的关系,等等。这样的引导促进了费曼思考的习惯。
  • 【话术】遇到孩子重复、无厘头、没有答案的提问时,家长首先要承认自己不知道,并鼓励孩子的积极思考,你可以说“这真是一个好问题,我怎么没想过?我还真不知道呢!”然后,引导孩子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知道答案呢?是看书还是上网,还是问老师,还是做个小实验?”
  • 【鸟会飞】的思辨对答
  • 【思辨提问话术】① 这个知识点的价值在哪里?局限性在哪里?②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什么方法?这个方法还可以用在哪里?③ 做一件事情,哪些条件是必要的,哪些条件是充分的?我们可以调整做这件事情的步骤吗?我们可以从中归纳总结出什么,推理出什么?④ 哪些事物是美的?美在哪里?为什么美?

08 泛化能力:如何让孩子举一反三

  • 【过拟合和去拟合】过拟合可以理解为对某一个事物或过程过于熟悉,导致实操的时候不管是否正确都按这个流程操作,或者说比如让孩子死记硬背,孩子也可能取得好成绩。而去拟合就是反过来举一反三的过程。

第4章 孩子学龄前到小学阶段的学科培训

01 学习的精神内核:让孩子具有赢家思维

  • 孩子难免成绩下滑,让孩子具有一种赢家思维,学会反败为胜,才是最重要的。
  • 帮助孩子做到:① 在困境下冷静地分析和思考。② 在压力下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③ 坚持执行高标准。④ 经受住诱惑,不断逼近自己的目标。
  • 【提升孩子自信法则1:完全信任孩子】皮格马利翁效应,你对孩子有什么期待,他就能取得什么进步。在不被信任的环境中,孩子脑发育会被抑制,会害怕犯错,失去尝试和改变的勇气,因为他们会觉得保持现状最安全,可以少受打击。
  • 不要给孩子贴标签,也不要说认为孩子取得中等成绩就满足了,孩子会变得自卑,失去拼搏的勇气。
  • 【提升孩子自信法则2:私下给孩子提建议】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家长应该私下批评孩子,而不应该当着别人的面批评。公开批评会给孩子的大脑带来很大的毒性压力,影响他的记忆力。
  • 【提升孩子自信法则3:和孩子一起对失败进行分析复盘】可以头脑风暴寻找解决方法。
  • 【提升孩子自信法则4:培养孩子的韧性】韧性是成功的首要因素,可以带孩子长跑、爬山、远足等需要毅力的活动。

02 双语:全英语环境沉浸,轻松提升孩子的英语流利度

  • 让孩子学习外语,对他的思维塑造有好处。因为有些概念,在某一语言里没有,但是其他语言里会出现。比如英文的uncle在中文里需要使用很多男性称谓来替换表达,而英语pellucid这个词中文没有相应的准确表达。
  • 说双语的孩子与说单语的孩子相比,在一定时期内确实会显得进步慢一些,但是说双语大脑处理的信息要比说单语多几倍。
  • 语言学习是严重受到社交驱动的,只有进行社交,才能获得母语语境体验。(所以为什么看动画等提升英文,不如和父母日常对话)
  • 现在的英语教学,孩子缺少社交体验,比如医院、买菜等真实场景。也缺少俗语、俚语、笑话、隐喻等社会用语的学习。

03 阅读:文字变场景,鼓励孩子对文章进行深加工

  • 一个人类学实验表明,孩子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家里的藏书数量无关,而与父母的阅读兴趣有关。
  • 阅读时,大脑对文字进行处理,信息不断被延展,人的想象力就得到了激发。
  • 阅读有四个层次,基本阅读、审查阅读、分析阅读、比较阅读。比较阅读是指对某个话题阅读不同的书或文章,在不同的观点中做出客观判断,形成自己的观点。

04 作文:教孩子解析读者大脑,写出优质文章

  • 写作要清楚读者想知道什么,读者首先需要逻辑脉络清晰的、有目的的文字叙述。
  • 首尾相接,下一句的主语承接上一句的宾语,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写作技巧。
  • 写作三个要点:清楚、连贯、简洁。

05 数学:训练经典思维,培养孩子的高级数学能力

  • 影响孩子数学成绩的第一种脑能力:工作记忆,很多时候做错题不是因为粗心,而是孩子记不住那么多信息。通过大数字的心算可以锻炼孩子的工作记忆,比如255×11、98+324这样的题目。
  • 影响孩子数学成绩的第二种脑能力:序列处理能力。计算能力和语言能力其实是同一种能力,就是序列处理能力。
  • 对于学龄前的孩子,可以让他们看图说话,或者复述故事。对于年纪大一点儿的孩子,可以让他们思考做事的流程。比如让孩子复述做饭的步骤,要做哪些菜,应该怎么准备,怎么优化流程,哪些步骤能够并行,等等。
  • 影响孩子数学成绩的第三种脑能力:智力年龄。决定了对题目的理解程度。

06 数学:学会做空间转换,帮孩子找到应用题的突破口

  • 培养数感,养成估算的习惯,防止出现大的错误。
  • 训练孩子的空间转换能力:例如判断上排两个三维图形是否一样,下排四个二维图形是否一样。对大脑顶叶的训练很有帮助。
  • 画地图,帮孩子构建复杂的场景:给孩子描述一个场景(如一个小镇),让孩子用地图把它复现出来。
  • 画图表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应用题,把难点可视化,也能锻炼孩子的大脑顶叶,提升孩子的数学能力。
  • 剑桥大学免费的nrich系统,有很多帮助孩子发展数学能力的活动和习题。

07 数学:bongard游戏,提高孩子的空间洞察力

  • bongard是一种图形分类依据型谜题,它有12个格子,分成左边6个,右边6个,寻找左边这6个和右边这6个有什么不同。比如下图左边的6个图形都比右边的大,让你可以排除干扰,找到主要特征。最下图是复杂一些的。


  • 更多bongard游戏
  • 更复杂,更能锻炼宏观思维导图meta-bongard游戏。

08 围棋:促进大脑发育,提升孩子思维能力

  • 围棋是一项不可多得的训练人类基本思维和策略的战略性与计算性相结合的游戏,它能够训练的思维能力包括(且不限于)工作记忆能力,即能够在大脑中同时处理几个符号的能力;空间旋转能力,即能够通过想象将棋局的一部分进行翻转;心理理论,即能够推理其他人的策略。这些基本思维能力,不论在孩子的学科学习、共情能力(能够产生同理心)方面,还是在他们未来要面对的社会竞争中,都将成为他们最有利的思维工具。

09 课外学习:编程与人工智能教育的思考

  • 作者从个人角度不会让自己孩子在10岁以前接触编程和人工智能。理由是:
  • ①要想孩子能创新、能在社会上立足,有三个步骤—知道世界是什么,我要做什么,我要怎么做。编程只是教孩子怎么做,但很多时候,让孩子想明白自己要做什么,比学会怎么做更重要。作者主张家长要抓紧孩子10岁以前的黄金时间,带他多认识一下世界,让他多思索一下自己要做什么。
  • ②大脑学习有一个规律,越需要熟练度的事情,越要早学;需要深刻理解,但不需要熟练的事情,可以晚学。舞蹈、弹琴、外语、滑冰等,这些都是需要熟练度较高,理解度较低的事情,可以早学。但机械工程、空气动力学、汽车维修等技术、编程和算法,需要理解,不需要熟练,这些就可以晚学。
  • ③要注意学科稳定性,先学习已经被验证的知识。编程和人工智能还不稳定,现在学的可能未来被淘汰。

第5章 孩子从小学就要开始做的学习习惯与自

01 学习方法:让孩子保持长时间学习效果的方法

  • 用这三个方法让孩子能一直记住学过的知识:分散学习法、考试学习法、交替学习法。
  • 【分散学习法】分散学习就是把一次长时间的学习分散成多次小段时间的学习。效果好于突击学习。
  • 下图白色柱代表每晚睡5个小时、突击学习的人的记忆水平;浅灰色柱代表每晚睡9个小时、突击学习的人的记忆水平;灰色柱代表每晚睡5个小时、分散学习的人的记忆水;黑色柱代表每晚睡9个小时、分散学习的人的记忆水平。
  • 考试学习法】我们大脑的储存能力是非常强的,能储存的东西可供300万套电视节目同时播放,我们永远不会用到大脑的上限。
  • 记忆的储存能力很大,但是能够提取出的记忆容量很小。而测验考试,就是最重要的一种记忆提取练习。
  • 大脑在学习时,不喜欢经历痛苦:虽然画重点、做笔记会让学习者看起来很勤奋,但在这个过程中大脑并没有经历痛苦。而当我们要求大脑在记忆中检索知识(不看书,只凭记忆回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想不起来的部分,进而更用力地动脑、回忆—这对大脑来说是痛苦的。虽然检索过程极其痛苦,但是这会大幅度增强记忆的效果。
  • 我建议不要让孩子再反复抄写、阅读笔记,而是让他合上书本,只凭记忆做作业、做课后习题。或者让孩子合上书本,只凭记忆画出所学知识的概念图(知识结构图)。
  • 【三种学习方法对比】最差最低效的学习方法是让孩子直接在书上画重点,将重点抄写在笔记本上和反复阅读书本。次优的学习方法是让孩子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整理出有结构的笔记,然后反复阅读笔记。最优的学习方法是让孩子合上书本,利用作业做自我检测,并建构自己对所学知识的心智模型,比如,学完一章,合上书本,自己画出本章的知识结构图。
  • 我们应该去除对考试的妖魔化,不把它当作评价孩子学习成果的手段,而是一种高效的学习工具。
  • 【交替学习法】记忆提取与记忆储存的背景因素越一致,记忆提取的效果就越好。比如孩子经常在书房学习,那他在书房里的记忆提取效果最好。但是!考试不会在书房进行。所以要经常变换学习环境,降低对背景因素的依赖性。因此孩子可以在不同房间、自习室、户外学习,可以站着坐着走着学习,可以手写可以键盘打字。
  • 孩子学习的时候,要有意识地经常变换主题,比如复习数学,依次复习一元一次方程、平面几何、行程问题、有理数。避免在一个知识点上死磕太久。

延伸阅读:十种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1. 【交替学习法】大脑最有效的工作模式并不是长时间集中精力,而是能够交替学习进行调节。这是因为大脑有两种状态:集中精力(focused)和分散注意力(diffuse)。孩子的大脑经常在两种状态中交替的话,就可以最优化学习的路径。
  2. 【建立“大脑链接”】鼓励孩子把重要的题目的步骤、重要概念之间的联系等内容,总是在大脑里面排演。可以在上学路上、洗澡时练习。
  3. 【打乱顺序复习】背书不用按照章节、做题不用按先后顺序,可以摆脱顺序依赖。
  4. 【分隔学习法】隔几天复习一次学会的内容,不要以为会了就是会了。
  5. 【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对孩子的大脑发育特别有好处。7小时学习加1小时锻炼的学习效果,远大于8小时都在学习。
  6. 【常常自测】常常让孩子在学习后合上书,背一遍所学的知识点,或做一下自测,其效果会比反复看书或抄笔记强得多。
  7. 【用图片和有趣的故事帮助记忆】
  8. 【25分钟间隔学习法】家长可以让孩子在25分钟之内,远离一切会分散注意力的东西,比如玩具、手机、ipad等。在25分钟之内完全聚焦在自己当前的任务上,完成25分钟的冲刺之后再去做其他事。如此坚持几个循环,孩子的学习效率是最高的。
  9. 【最先啃硬骨头】做最重要、最紧急的任务。
  10. 【主动学习】培养孩子主动去找更多线索,填充自己的知识库的习惯。

延伸阅读:十种效果最差的学习方法

  • 熬夜、被动地看书、无目的地画“重点”、 悄悄瞥答案、突击复习、“懒学”(只做自己会做的题,只读一些简单的书,不让自己的大脑经受痛苦)、急躁(一定要看清楚了,不要嫌慢、嫌麻烦)、有问题不问清楚、分散注意力(和日本四十万靖看法不同)、和同伴一起学习的时候聊天。

02 自我效能感:如何让孩子有出息

  • “自我效能感”这个词就是“出息”的学术定义,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件任务的自信程度。
  • 自信不是夸出来的,是靠成功经验积累来的,所以需要父母创造机会,也要适当帮助孩子调整目标。
  • 真正的自信来自客观的自我认识,真实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不是自信心爆棚。
  • 孩子成功时,要及时给予关注和肯定,家长和老师要及时做出积极的反馈。
  • 孩子失败时,可以找到既往成功经验,予以鼓励。或者从其他擅长领域提取相关闪光点,比如孩子数学学习遇到了困难,但是孩子擅长体育,就可以提取跑步时不放弃的精神。
  • 罗森塔尔效应,对孩子报有【真实的】期待和信任并传达给他。孩子会因为你的信任而表现更好。
  • 在人与人的沟通、信息的传递过程中,文字(也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只占7%,而38%的信息来自语音语调,55%的信息来自肢体语言。
  • 表扬孩子的努力而不是天赋,让孩子具有成长性思维。

03 冷静思考:让孩子保持“饥饿感”,寻找人生的导师

  • 现在的信息太多了,孩子对信息已经没有渴求了,于是他们面对任何新鲜的科技和事物,都会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饥饿感。
  • 【帮孩子寻找人生导师】①家长可以找到自己有学识、人品好的朋友,让孩子和这样的大人建立联系,了解父母老师之外其他成年人的想法和意见;②鼓励孩子给自己敬仰的社会知名认识写信、留言;③多实践,家长要给孩子创造体验的机会,带他参观不同职业的工作环境、模拟不同职业的工作,一点点帮孩子明确自己最理想的职业和爱好。

04 自信心:如何帮孩子树立自信

  • 家长停止控制。不能因为着急就替孩子把事情做了。有的时候我们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让孩子自己做事,我们只是静静看着,适当给他一些指导性建议,更能帮孩子树立自信。
  • 【话术】当孩子出现了失败的情况,家长一定要客观叙述当时的情况,并对孩子表达同理心:“这次任务确实不容易。”“我知道你努力了。”“我知道这次确实很难,我也很理解你。”“我知道你没选上,很失望。但是失望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很多时候都要面对它,要学习面对失望。我知道你很难受,哭出来就不难受了。”“我知道这不是你所期望的结果,妈妈也觉得很遗憾。不过这也不是大事,我们去吃个冰激凌吧。”
  • 【话术】当孩子成功时,也不要过分夸耀,也是客观并表达同理心就可以:“你这次真的很棒,主要是你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很感动。”

05 沟通能力:让孩子学会表达,家庭是最好的舞台

  • 【游戏】打电话游戏,适合3-7岁,家长可以和孩子分别在电话的两边说一些信息。
  • 指路游戏,适合10岁 ,让孩子不查地图写出从家到某个他喜欢的地方该怎么走。让不熟悉路的人也可以看懂。考虑听者与自己的知识结构的差异,是有效交流的最重要一步。
  • 故事接龙游戏。
  • 描述画里的故事,孩子去描述画里的场景,画的色彩,画中的人物,画中的人物刚刚可能发生了什么故事,或者有什么故事即将发生,等等。
  • 描述音乐里的故事。
  • 给老人表演节目,克服公开演讲的恐惧。老人会更充满慈爱、专注,利于孩子提升自信。
  • 憋住“嗯”和“啊”的演讲,可以让孩子脱稿说一些简单的话题,看看孩子能坚持多久不说嗯啊等语气词,并挑战自己记录。
  • 即兴演讲。

06 自控能力:家用go/no-go任务与儿童的自我控制

  • 高品质的睡眠,是一个人能够自控的先决条件。在深度睡眠期间,脑波会出现经常性的脉冲。睡眠科学家管这个波叫“delta波”,delta波的多少与睡眠质量高度相关。delta波缺乏的人,容易做出鲁莽的、草率的、风险大的决策。
  • 大脑一直做决策是会疲劳的。避免决策疲劳的有效办法是在前一天晚上就做好各种各样的决策:明天早餐我要吃什么、我要穿什么衣服等,并且都准备好,把明天要做的事情和行程也都在前一天晚上计划好。这样第二天就不必大早上起来就要做很多决策,进而降低大脑资源的过多损耗、降低意志力磨损。
  • 做好自我管理和监测,把目标定的具体可执行。比如不是“看书”而是“看30页书”。
  • 提升孩子自控力的五种自检方法:定时检查上床睡觉的时间;前一天晚上检查明天的所有行程;定时自检喝水、吃饭、运动;学习目标的设定和监测,烦躁时深呼吸。

07 习惯培养:行之有效的启蒙式习惯养成方法

  • 养成好的习惯、改变坏的习惯,需如果想行之有效地坚持,需要三种途径的思想转变:不好的结果给自己带来了痛苦、看到了榜样、对自己不满进而需求改变。
  • 让孩子承受他的行为带来的后果,比如早上磨蹭、洗不完作业等情况。
  • 当孩子通过这些启蒙路径下定决心之后,可以通过谈意愿、定目标、列方案、定奖惩这四步来督促他完成良好习惯的养成。

08 抗挫能力:让孩子理性分析失败,逆境下成功翻盘

  • 总被要求当好孩子的人,抗挫能力会减弱。因为总被要求事事完美的好孩子,会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容易被别人骂得没有自尊。
  • 孩子的学习时间再紧张,也要抓紧时间加入一些好玩的、快乐的体验。每天哪怕只有20分钟全家一起跳舞、打乒乓球,或者唱歌,对孩子来讲都是很好的体验。每天有一个让人快乐的体验,对孩子的性格养成有巨大的帮助。

09 反思能力:每日一省,让孩子持续成长的最佳方法

  • 描述这一天:\u2028① 今天发生的事里,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_____,因为____。② 把今天的事回顾了一遍,我认为最有价值的一件事是____,因为_____。③ 今天发生了一件有趣/奇怪的事是_____。
  • 描述社会上的事:我一直思考这样一件事:_____。② 我一直不理解_____。③ 当____发生的时候,我会感到很难过/痛苦/尴尬/挫败。④ 对我来说,必须考虑的一件事是:_____。⑤ 你知道吗?我至今还对____很震惊。
  • 反思自己: ①我发现自己有一个特点是____。② 我知道我必须要改的一个毛病是____。③ 我对____做_____的方法很崇拜。④ 我_____情况下学习效率最高。⑤ 我需要重新复习______。⑥ 我今天学习的内容让我想起了_____。
  • 深入思考: ①我认为_____。② 我同意_____,不同意_____。③ 我重新考虑了____,考虑之后我认为______。
  • 总结人生的某段时间:① 以后我需要做_____。② 我希望我可以学会_____。③ 我必须对____有更多的思考。④ 我看了以前自己写的日记/作业/文章,发现我居然变了这么多:_____。
  • 最好的反思方法就是当老师。每个家长都应该鼓励自己的孩子给爸爸妈妈当老师,教会自己一些新的事物。
  • 彼得·帕帕斯的反思金字塔:这个反思金字塔分为六层:第一层是回忆:我今天都做了什么第二层是理解:我今天做的事情重要吗?第三层是应用:我还可以在哪些地方应用今天学到的知识?第四层是分析:我在这些事情里看到什么规律了吗?第五层是评估:我做得有多好?第六层是创造:我下一步该怎么做?
  • 孩子把完成的作业给家长看一眼,家长提提意见,再让他修改一下—这种仪式感能培养孩子修改和检查的习惯。

10 思考本质:孩子多用问题分析法,可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 【元学习】元学习/元认知一般被称作“思考自己是怎么思考的”。从大脑的层面来说,元学习/元认知是一种调节系统,帮助一个人理解和控制自己的整体认知表现。也就是说,元学习/元认知让人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有一个掌控,它是一种对“如何学习”的觉醒度,一种对自己学习过程和需要的评估,让人对需要学习的东西自主产生学习策略,并自我监督执行的动力。
  • 训练元认知:1)对于自己认知的理解和知晓,包括知道自己的强项和弱项、知道影响自己发挥的因素、知道学习的各种策略、知道对某种特殊学科或学习情景的应对策略。2)对于认知的调节:设定目标,制订计划,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监督和复盘,并且对自己的调节能力进行评估。
  • 其他方法:多问问题,可以让孩子反思自己的问题是不是好;经常自省;自问自答;教会别人;寻找导师;合作解题;有声思考。

11 思考培养:用互动法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

  • 思考能力是可以学习的。
  • 父母经常说孩子“乖与不乖”“听话”,学校教授的规则,但不告诉孩子为什么,这些都会让孩子懒于思考。
  • 【培养孩子自主思考能力】1)在孩子还比较小的时候,家长就要开始培养他解释自己思维的习惯,他说的每一句模棱两可的话,都要求他解释清楚,每一点都要解释得更准确、更清晰一些。态度要温和。孩子会想更深入地弄明白自己到底要表达什么,为了表达清楚自己,他会更努力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2)培养孩子的决策能力,孩子做决定通常快又草率,家长要帮助他们想清楚为什么要这么决定。孩子需要有一个框架去判断自己每个决策的奖赏和风险。理解什么对自己长期而言是最有好处的,并且把这个因素当作最重要的思维因素去做决策,是一个人决策的最关键步骤。3)教会孩子拆解未来的梦想,把远期目标变成现实生活中的每一步。

12 人际交往:培养孩子的组织能力与沟通能力

  • 【脑科学角度的合作技巧1】学会同步,获得队员的好感。因为我们脑内有“镜像神经元”,所以我们会和喜欢的人动作同步,反过来动作经常同步的人之间,也会互相有好感。因此,我们可以教孩子取得别人首次好感的方法:除了仪表整洁、举止礼貌以外,还可以在动作上和别人进行适当的同步。
  • 【脑科学角度的合作技巧2】人心的方向,就是他脚的方向:只扭半个身子和你讲话的人,潜意识里不想和你讲话,或想尽快结束对话。假如你加入两个人的对话,他们都把身子扭向你,脚却朝着彼此,那就说明你是多余的;假如某人听见你声音,就全身转过来把脚对着你,他肯定喜欢和你说话,一点儿不觉得被打扰。所以告诉孩子:当别人跟你说话时,你不仅要眼睛盯着他,而且要全身转向他,把脚对着这个人,这样才会让别人感受到被尊重。
  • 【脑科学角度的合作技巧3】认真倾听,人都喜欢与自己立场一致的人。当与人合作的时候,对方发表的意见,一定要认真倾听,找到他的利益点在哪里,什么对他来说是最重要的。
  • 【脑科学角度的合作技巧4】维护团队共同利益。家长要告诉孩子,在他的小团体内部出现冲突时,要学会降级冲突,理解他人,并引导大家协商,保证团体利益的最大化。你如果很激动也会触发对方的镜像神经元,所以平静一些。

第6章 孩子从小学高年级就要开始做的高级思

  • 不得不说这一章给整体扣分,虽然介绍了很多高级思维的顶层逻辑,但对于普通人来说不是很好理解,并且完全没有告诉家长具体做法。只说要在生活中告诉孩子这样那样的道理,像是原理简单堆砌。
  • 这一节有点扯,很浅显,只是用生活案例讲了博弈论最基本的知识。完全没有说怎么让孩子学会,况且很多大人都学不会。
  • 做理性选择有两个要素:1)是对所有选择的结果进行量化。2)是对得到每项选择的可能性进行量化。
  • utility=结果满意度×得到该结果的可能性。根据上一条说的两个点的得分,计算效用值,据此做出理性判断。
  • 生活中只要遇到可以量化的选择,家长都可以让孩子试着进行理性选择。
  • 我的思考:文中用了一个例子,晚饭吃什么,然后给了孩子米饭、面条、披萨三个选择,建议孩子根据这个公式做出理性的选择。这么一读感觉生活如此是很累的,但反观我自己,感性脑经常更胜一筹,容易被情感左右。所以也许这正是我缺乏锻炼的结果。
  • 贝叶斯定理
  • 一般人只是从字面意思去寻找联系而类比,却不会从深层的数学关系去类比。当你不确定两件事是不是有内在的关联时,多用不同的问题进行类比,就能够将解决问题的准确率提高75%以上。
  • 科学实验中的假设,目的是为了证实自己观点是错误的,直到不得不承认自己的观点是对的。而现实生活里,人们不断寻找证据,却是为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
  • 【7个饼游戏】桌子上有7个饼,2个玩家轮流拿,每次可以拿1个或2个,拿到最后1个饼的人获胜。(赢点457,输点36,引导孩子从后往前递推,剩3个就输了,剩4个你就取1个,剩5个取2个…只要孩子知道第一个输点,他就可以递推。这类游戏锻炼的是孩子找第一个破局点的思维。)。类似的游戏还有停止时间(假设现在的时间是6点,游戏双方交替着转动指针,每人每次往前走1个小时或半个小时,哪一方先到12点,就赢了)、23点(参加游戏的每个人按顺序往上加1,2,3,4……第一个得到23点的人赢)。

第7章 不过分在意智商,但要了解智商对孩子

  • 韦氏智力测验的13个测验方法。人类的各种认知能力,是统一在整体智力之下的。并不存在普遍意义上的一种能力强,而另一种能力很弱的情况。
  • 儿童时期,基因对于智商的影响程度是20% ~ 40%,父母教育和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成年后,智商对人的影响越来越大。到了70岁,一个人聪明不聪明,60%要看基因。
  • 对于家庭来说,成员间的智商相似性主要来自基因。
  • 大脑容积和智商有一定相关性,但并不是脑袋越大越聪明。
  • 男性比女性灰质厚度厚,儿童发育期智商与灰质厚度有关联,但非因果。
  • 其他造成智商区别的相关因素:白质体积、沟回厚度和深度、神经元效率。
  • 作者认为,弗林效应,即下一代人的智商测试平均成绩比上一代人的高,是因为有传媒的力量,我们比前人拥有更多的思维工具。但如果你不是真正的天才,即使穿越到过去,也无法从无到有进行创造。
  • 晶体智力(如学会的技能、语言能力等)随着衰老还是保持得比较好的,而流体智力(如认知能力,如知觉、记忆、运算速度、推理能力等)则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

第8章 大脑的“缺陷”与自我控制

  • 情感可以说是人类思维的“快捷模式”,如果你需要完成理性思考才能做出反应,就无法在这个充满危险的世界存活下来。你在马路上躲车时的反应,和新几内亚原始部落的人躲一头野猪时的反应毫无二致。
  • 人的感情一旦被激起,会产生一段不应期(refractory period)。在不应期里,你不会听得进或看得见和自己当前情绪相反的证据。
  • 童年所经历的事情,会使我们形成非常顽固的固有脚本。未来发生类似的事,就会引发我们的爆点。
  • 【忌妒】忌妒是一种痛苦的感受,当人忌妒时,大脑被激活的部分和主管社会性疼痛的部分一致。我们忌妒某些人,恰恰是因为他们和自己在同一个竞争领域。当我们因忌妒对象倒霉而幸灾乐祸时,大脑的奖赏区就被激活了。
  • 【愤怒】在暴怒后的2小时内,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可能性是正常情况下的8.5倍,脑梗死发生的可能性则高达3倍。这是因为,人在愤怒的时候,血管壁上会沉积更多的脂肪和糖。
  • 【抑制愤怒】首先,不要饿肚子。第二,既不要忍着,也不要发泄太长时间,而是应该迅速离开现场,去做你喜欢做的事情。
  • 克里斯·杰米(criss jami)说过一句非常有意思的话:“成功之后最大的挑战就是闭嘴。”
  • 【傲慢】当一个人在感情上缺乏安全感的时候,傲慢是一种短期的防御机制,但这并不是一个有效的长期策略,有两个原因:一是这种拒绝别人的策略会使人众叛亲离,非常孤独,而孤独又会让他们更加没有安全感;二是也许别人不会拒绝他们,但这种孤傲的性情会使人很难拥有亲密关系,这可能会导致抑郁。
  • 耶鲁大学的学者做了一个更有意思的实验,研究人员发现5 ~ 7岁的小朋友也有自恋倾向,他们常常觉得自己懂得比父母多,甚至到了十几岁时会觉得“爸爸妈妈什么都不懂”。
  • 当家长看到孩子非常自恋的时候,千万不要着急,只要能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这种性格可能会帮助他取得更高的成就。
  • 人类做事的动力是随着获得奖赏的时间长度呈指数下降的。
  • 蒂姆·厄本的ted演讲:我们的大脑里住了三种角色:一只即时满足的猴子(the instant gratification monkey)、一个理性决策者(the rational decision-maker)、一个恐慌怪物(the panic monster)。
  • 一旦开始做一件事,就完成它之后再开始下一件事,是解决拖延症的良药。比如一年中要完成项目a,b,c等,那么就用4个月集中攻克项目a,用4个月集中攻克项目b,用4个月集中攻克项目c……以此类推。尽量不同时进行n个项目。
  • 预防性拖延症(pre-procrastination):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毛病,每天早上列一个很长的清单,各种小事杂事都在列上面,比如寄个快递、回个邮件、买个东西、给某领导简单汇报一件非重要事情等等。通过做这些非重要的小事杂事,使自己看上去很忙,以此来回避最主要的、最艰难的工作。改掉“回避高难任务”这个毛病的方法之一,就是把完成任务所需时间(time)和任务重要性(importance)这两个系数相乘:得分=完成任务所需时间×任务重要性先做得分最高的,依次往下排,这样你每天都要先做最难、最重要且最耗时间的任务了。
  • 懒惰和拖延不是罪,只是最简单的人性,它们会永远存在,伴随你一生。
  • 表面现象会让你觉得你的大脑可以多线程工作,但实际上并不能,大脑内部的工作机制也是切换,只是有些人大脑切换速度比较快,所以看上去似乎是多线程工作。但只要是切换,就会浪费大脑的资源,当大脑资源不够的时候(比如老了或生病了),有这种切换的习惯会让你力不从心。
  • 即时的奖励可以刺激大脑的多巴胺回路,因而让我们难以专注,更偏向于那些有即时回报的事物,比如刷手机。但是真正有成就的工作,都需要延迟奖励。
  • 我们的大脑就像是“乔布斯领着一群猴子想成就一番事业”一样。人本身就是一种活得很痛苦的动物,并不比猴子天生勤奋太多,但却承载了很多超越猴子的梦想。
  • 目前的学校教育将目标定在“学会内容”上,而不是“学会能力”上。绝大多数情况下,家长问孩子“你的数学学得怎么样?”是在问“你这次数学考几分?”而不是“你学到了什么数学思维?”
  • 试图改变大脑的三种方法:①课堂教育;②两位教育心理学家研发的心智工具;③冥想;④认知训练。
  • 目前来说,唯一具有治疗级别价值的提高注意力的方法就是体育运动。那些更需要智力的体育运动(比如群体性球类运动),对提升大脑注意力更有效果。
  • 并不是无聊的人容易感到无聊,而是缺乏好奇心的人更容易感到无聊。


赞6
收藏29
1年前
好详细的分享,干货满满
梅森妈moon
梅森妈moon
2018
本文目录
01/ 第1章 儿童大脑发育的规律
02/ 第2章 影响孩子学习效果的核心因素
03/ 第3章 开发孩子大脑的基本素养训练
04/ 第4章 孩子学龄前到小学阶段的学科培训
05/ 第5章 孩子从小学就要开始做的学习习惯与自
06/ 第6章 孩子从小学高年级就要开始做的高级思
07/ 第7章 不过分在意智商,但要了解智商对孩子
08/ 第8章 大脑的“缺陷”与自我控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