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360度无死角精读文言文? -pg电子试玩

2009
2020-4-27 23:34 原创 · 图片1

文言文,是要精读的。

如果让娃从小就念啊背啊,给文言文打下了些许“底子”和“语感”,那么,随着娃的长大,一定要往更高一级迈进,不然,文言文学习可能永远只停留在“低级思维”的阶段。要想有收获、有进步,就要像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一样,不断升级不断完善,不升级的系统迟早是要被淘汰的。

在一文中,写到了:

美国学者布卢姆提出人的认知过程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6个层级,其中,“记忆 理解 应用”称为“低级思维”,“分析 评价 创造”称为“高级思维”,没有记忆,怎么深刻理解,没有理解怎么科学应用,没有应用怎么正确分析评价,没有分析评价怎么举一反三产生创造力。低级思维和高级思维是一步一步相辅相成的,但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这种现象:注重低级思维的培养,而不注重高级思维的引导。

读经本身无可厚非,关键是用怎样的态度去读。是呀,我知道有的妈妈安排娃每天读背文言文能达到1个小时,甚至还有2个小时的,小小年纪就找来《古文观止》《世说新语》《增广贤文》以及各类经典专著,蛮辛苦的,可能这个时候自己也挺感动:这么用功、这么刻苦、这么能坚持……

读、背、记,这是语文的基本功,是要这么做的,而且是要长期坚持的。问题的关键是,作为孩子的引路人,我们让娃读经的目的是什么?路径是什么?方法是什么?规划是什么?这些问题如果还没有一目了然的答案,甚至自己也糊里糊涂的,那我只能认为,让娃读背记是最偷懒、最省心的方式,因为你只要每天定好闹铃提示,把书扔出来:孩咂,读吧。要说没学吧,这不现实,每天都下功夫读背记了;要说学了吧,没有深入思考、没有往细里做实里做,一直停留在浅层学习层面,收效也不大。除了读背记,还能带娃做点啥?

我们生活在21世纪,不是民国时代,也不是封建社会,更不是闭关锁国时期,要学的的东西太多,对人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做“事倍功半”,争取“事半功倍”——娃是普娃,我们没有那么多精力和时间去读整本的四书五经,还有数学、英语、美术、编程要学,有点富裕时间,还想去练练肌肉、修修线条、体验下美味小吃、各国风情……

那些国学大家的成就,只是靠小时候“博览群书、读读背背”造就的?一个人的成功,除了些许天赋,当然还有时代因素、家庭因素、环境因素以及自己的思考和探究。他们在恰当的时机,把小时候打下的童子功升级换挡、加速度前进。

聚焦到国学经典、文言文学习中,我认为的升级换挡、加速度前进的方法就是:360度无死角做好精读,让娃体验到知识“内化”的过程,真正入脑入心。

先说文言文精读用什么资料。

1.初中生必背古诗文132篇(团结出版社)

2.高中生必背古诗文67 5篇(团结出版社)

3.中华古诗文阅读(上海教育出版社)

复旦附属中校本教材,2016年2月正式出版,已荣获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这套书,有高度也有难度,打算学完前两套书之后开始学,应该是贯穿整个初高中用书。这套书,我最喜欢的是除广泛涉猎《论语》《孟子》《诗经》等经典外(所选篇目也都是最核心、最优秀、最有生命力的内容),每册都安排了《文心雕龙》、古诗词鉴赏、谈诗论文等单元的学习内容,从欣赏、批评的角度审视其文化内涵。对于经典,当然不能不假思索的照单全收,要取精华弃糟粕。

为什么我选了这3套资料呢?因为国学经典太多太杂了,读是读不完的,娃的精力和时间有限,我只能有的放矢、抓重点抓精华。前两套书是语文教材中的内容,语文教材所选的文言文篇目,是教育部组织全国的专家学者精挑细选的,无论是文体、修辞、语法、还是文采、思想、内涵,都极具代表性,都是经典中的经典;复旦附中那套书,是用来做拓展的。把这些“经典中的经典”吃透,起的是“以点带面、以小见大、一叶知秋”的作用。当然,精力和时间都特别充沛的娃,可以去读全套的四书五经及其他,关于“时间成本”,这是个人选择问题了。

其实文言文也无所谓启蒙不启蒙之说,5岁开始学不早,5年级开始学也不晚,各个年龄段有各个年龄段的学习方法。5岁开始学,也就是读一读背一背,你就是讲破大天,孩子也理解不了“先天下之忧而忧”;5年级开始学,除了读一读背一背之外,可以引入文章结构、理想信念之类的内容,可能会学得更快。我娃是从3年级开始学文言文的,用的是朱文君的《小古文100篇》(内容太简单,选读了50篇左右就送人了)、陈琴的《经典素读》(这套书有点难度,现在也用着,每天读一读),进度就是一周一篇。到了4年级,直接开始《初中生必背古诗文132篇》,用了1年半的时间素读,其中重点篇目读了2轮。从5年级下学期开始,正确地说应该是从疫情期间开始,我们正式进入了“精读”。

精读前的准备:

1.选好资料、制定进度

2.标出生字读音

3.标出断句

4.读熟

再强调一下:我娃是在素读了1年半以后,才开始精读的。

精读时的方法:

文学常识 占15%

字词句解释、内容分析,文章结构 占65%

翻译复盘 占20%

以《孟子》中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为例

第一步:文学常识

资料获取方式:

1.纸质书132篇

2.百度搜:作者姓名 成就/地位

学习方法:

包含两个内容:一是作者介绍,二是作品介绍。

这部分内容一定要简洁明了,包含重要的知识点即可,切不可冗长繁杂。至于文中出现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有些生疏,可以暂不去管它。

我听过某著名机构的文言文课程,1个小时的课,半个小时在讲文学常识,而且是各种故事、各种八卦,孩子们像听相声似的听个热闹,这是典型的本末倒置,不过我估计这种课可能续班率比较高,为啥?抓住孩子爱听故事的特点,听起来轻松有趣啊,不用费脑子啊。

作者介绍:孟子,名轲,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战国中期儒家学说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核心思想是崇尚“仁义”,主张推行“仁政”,被称为“亚圣”。

作品介绍:《孟子》一书,记载了孟子的言行。儒家经典著作,被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

总结的知识点很简单,娃看几遍就记住了。

第二步:字词理解

资料获取方式:

1.纸质书132篇

2.百度搜:文章题目 语法或/知识点

学习方法:

逐字、逐句翻译、理解,重点字词标红。纸质书中一般都有重点字词解释和全文翻译,还要针对娃的学习情况,个别字词还是不理解的,上网查,标注。达到孩子看着文言文,能大概口述意思的标准。其中涉及到的语法,要特别总结、积累、保存好资料。

1.古今异义

非不深也(古义:护城河;今译:池塘)

天时不如地利也(古义:这;今译:判断词,是)

亲戚畔之(古义:亲戚、父母兄弟;今译:亲属关系)

④委而之(古义:离开;今译:去,往)

2.一词多义

①利

天时不如地(有利,动词)

兵哥非不尖也(锋利,形容词)

②故

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所以)

公问其(原因)

3.通假字

亲戚之(“畔”通“叛”,背叛)

语法资料一定要存好,这为以后的“转化”打基础。

第三步:内容分析

资料获取方式:

1.纸质书132篇

2.百度搜:文章题目 分析/解读/赏析

学习方法:

抓主要内容,抓文章特点。在孩子读熟了文章后,先问问娃,对于这篇文章,印象最深的句子或词汇是啥?用现代白话文简单口述一下自己的理解,如果不能表达或者不理解也很正常,给娃讲一讲。

这篇短文,孟子从“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方面与战争胜负法人关系做分析,指出“天时”条件,与“地利”条件相比,不如“地利”条件,但“地利”条件与“人和”条件相比,又不如“人和”这个条件,指出这三者都与战争的胜负有关系,但三者之中,最重要的是“人和”条件,即战争要得人心,人心归向,战争才能取胜。

短文经过对“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条件的分析比较之后,归纳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论断。这一论断是孟子思想的核心——崇尚“仁政”。

读完后,如果基本上明白了文章的意思。要引导娃做一个认真的思考,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什么,可以给我们什么启示。这是阅读文言文的一个习惯——古语讲“读史使人明智”,“明智”体现在什么地方呢?无非就是历史能让我们思考,给与我们智慧,指导我们的人生。养成这种习惯,对思维是有帮助的。

第四步:结构分析

资料获取方式:

1.纸质书132篇(要进行提炼)

2.百度搜:文章题目 文章结构

读文章,一定要读懂结构,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逻辑推理等等。通俗点说,学习作者是怎么盖房子的?先挖地基,再设计房型、搭建墙面……

在第五周成语复盘中,我出了一道题,让娃梳理故事线索。同理,放在文言文精读中,前面把字词句的意思都讲解了,文章内容分析了,那么就要做文章结构梳理。不要怕犯错,先让娃根据自己的理解梳理出线索(其实也检验了之前的学习效果),然后再跟“官方”的结构分析做对比,找到差距,有比较才有进步。

第五步:翻译复盘

经过以上几步,加之很多遍的原文诵读,形成个知识“内化”的过程,不用让娃刻意去死记硬背、填鸭式的“背”,而是根据理解去记,而且“记”得一字不差、滚瓜烂熟、不容易忘。

把a4纸设置横向模式,行间距调整为50,字间距5倍加宽,让娃翻译。不要求多,能一次翻译完是最好,也可以分解成2、3句一组,慢慢来嘛,别让娃觉得负担太重就好。

总结一下,文言文精读要注意两点:一是积累,二是转化。通过多读多念 精读,把文言文中的若干重要篇章熟记在心,文言的实词的意义、虚词的运用、各种句式的变化等也就已经包含在其中了。更重要的是,通过精读可以学到古代名篇的构思立意、布局谋篇、语言修辞等方面的知识;当你精读的越多,了解的知识点越多,转化的能力也就越强,读其他篇章的文言文会越来越轻松,这就是“以点带面、以小见大、一叶知秋”的意义。

从疫情开始到现在,我们一边素读,一边精读,每天花在文言文上的时间大概是20分钟左右。不要求多、求快,这几个月我们只精读了10多篇,像《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桃花源记》《北冥有鱼》这种千古名文必精读,娃喜欢的文章也必精读。把大任务分解成一个个小任务,一天一个步骤也可以。进度大概就是一周学一篇,也不是周周学,有的时候学校任务重,这周就只诵读,有的时候学习任务轻,那就加上精读,总之要灵活安排、灵活掌握,以孩子能接受为准。家长要善于使用网络资源、提高搜索能力,要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和接受能力,随时调整学习内容,真正做到“个人定制”。

要想领先一步,就要在大多数人做不到时率先做到。找资料、做分析很繁琐,而且有人会说,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这该是老师教的。但是sorry啊,我娃的学校不教这些啊,老师还在讲“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娃在课堂上已经吃不饱了,我要及时补位,而且我最看重的是对文章结构的分析和梳理,这些,我觉得细水长流的“磨”出来,比上初中后直接由老师讲授,效果要好。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和做法,如有不同意见,一切以您为准。


赞110
收藏876
4年前
写得很全面
4年前
谢谢分享👍👍👍👍
4年前
这个有整理的资料吗
4年前
经典素读全称和出版社是什么 好像没搜出来
4年前
好方法
4年前
谢谢这么细致的介绍!
4年前
能分享一些图书么?。。。。。。。
4年前
感谢分享,正对文言文一筹莫展的时候,及时雨!👍🙏
4年前
感谢分享
3年前
写得太好了,受教了,感谢
更多

推荐阅读

10岁
日志
2岁
日志
9岁
日志
酥酥猫爱学习
酥酥猫爱学习
2009
作者热门日志
小学语文学习路线规划(一)  赞835 · 收藏6277 · 评论73
谈谈阅读模式及精读书目选择(小学篇)  赞350 · 收藏2874 · 评论39
9岁女娃的2018年阅读总结/阅读记录  赞330 · 收藏2762 · 评论83
语文学习的真正重点——语感和思维  赞301 · 收藏2172 · 评论71
初中学习的建议(一)  赞182 · 收藏1577 · 评论24
网站地图